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克格勃秘密档案:爱因斯坦婚恋调查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8-15 18:13:28   阅读量:0

作为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生活远比他的研究更丰富。苏联克格勃人员通过长期研究发现,爱因斯坦生活中爱火不断,充满了背叛。克格勃利用爱因斯坦对女性的态度,派遣美女特工科涅库娃对爱因斯坦实施色诱,之后他们之间发生的事不啻于一部精彩电影。

撰文/孙越(旅俄作家)编辑/陈永杰

根据近期解密的苏联克格勃档案记载,爱因斯坦一向好色,使得苏联克格勃觉得有机可乘,决定利用爱因斯坦的人性弱点,招募他为苏联服务。此前,克格勃研究机构对爱因斯坦的婚恋史的细节、他与各类女性的接触过程以及他婚姻恋爱观做了大量发掘、考证和分析。

灵魂深处有难以遏制的欲望

克格勃人员研究爱因斯坦家谱时发现,爱因斯坦家族的婚配史很奇异。首先,爱因斯坦家族流行近亲结婚,爱因斯坦的父母就是没出五服的表兄妹。爱因斯坦的叔叔娶了亲侄女,爱因斯坦本人的第二任妻子埃尔莎就是他的堂妹。更过分的是,爱因斯坦原本并没有打算娶埃尔莎,而是要与埃尔莎的大女儿伊丽萨结婚,因为他说,一见到伊丽萨,就会产生“无法克制的冲动”。爱因斯坦这种原始“冲动”使克格勃专家很感兴趣,他们分析认为,这种异常的性冲动背后潜藏着他灵魂深处难以遏制的欲望。

再有,爱因斯坦是个惰性较强的人,他不会舍近求远地挑选对象,对他而言,家族成员与旁人无异,都是他宣泄情欲的对象。

▲ 爱因斯坦与第一任妻子马里奇

爱因斯坦娶马里奇为妻,让其他爱慕他的女人们大为不解。在她们眼中,马里奇不仅长得其貌不扬,身材平平,而且走路还有点跛脚,女人们觉得,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男人,随便在她们中间挑一个都比马里奇强百倍。但是,她们别忘了爱因斯坦不喜欢舍近求远,那时候,马里奇就在爱因斯坦身边,从这方面说,他挑选近在咫尺的马里奇做老婆合乎逻辑。他的第二任妻子埃尔莎也一样,她根本就不是外人,而是爱因斯坦的堂妹。

1902年,爱因斯坦的恋人马里奇怀孕,在马里奇距预产期只有一个月时,爱因斯坦突然声称需要陪妈妈和妹妹远行瑞士苏黎世度假,便撇下马里奇径自而去。他们在瑞士度假村极尽浪漫,爱因斯坦不仅为她用小提琴献上美妙的乐曲,还奉上了醉人的诗篇,早把爱侣马里奇产前的煎熬和恐惧抛到了脑后。

根据苏联克格勃研究人员的结论,爱因斯坦没有一份爱情不是拖泥带水。他1897年因为恋上马里奇而终止了与年轻女子温特勒的交往,温特勒虽然内心痛苦,却至死爱着爱因斯坦,并与他保持着通信往来。爱因斯坦和温特勒还会在一些私人聚会场合见面,他的小提琴与温特勒的钢琴依旧时常共奏一曲。爱因斯坦甚至在与马里奇同居后,仍将他的脏衣服送到温特勒家,让她帮着洗。难怪有人说,爱因斯坦很会利用女人对他的情感。

万有引力定律对履行婚恋责任无效

1919年,爱因斯坦与原配马里奇解除婚姻关系,他承认,他背叛了马里奇。可是没过多久,他又给马里奇写信,信中通篇表白他是天下最好的男人,不仅从未纠缠过年轻女性,而且还对马里奇襟怀坦白,诚实有加。苏联克格勃爱因斯坦的研究者称,这是爱因斯坦最费解的一封信,因为爱因斯坦的男女关系素来混乱,他笃信“婚姻有悖人性”,认为它不啻于“披着文明外衣的奴隶制度”,真不知他对马里奇的“坦诚”从何而来。

爱因斯坦对女性和婚姻的态度,我们可以从他与终生老友贝索的通信中窥见一斑。他写道:“女人永远期待有人来满足她们。世上绝大多数男人和女人均不满足一夫一妻制。在这方面越限制,人们就越逆反。恪守忠诚对所有人都是件痛苦的事情。”有人说,正因为爱因斯坦对婚恋持这种观点,所以他才是个“用上半身思考,用下半身决定命运”的人。

爱因斯坦还说,万有引力定律对履行婚恋责任无效。他在情感方面阅历深广,在阅尽人间春色之后,他很善于在人前控制情感,贝索说,“他很善于将情感隐藏,让人看不出他内心情绪变化,以便保持内心情感世界的平衡”。

爱因斯坦曾讥讽原配马里奇是醋坛子,但第二任妻子——堂妹埃尔莎在他眼里也没好到哪去,按他的说法,埃尔莎的嫉妒心也很重。爱因斯坦与埃尔莎结婚后,埃尔莎竟然在他的衣物中发现了一件“设计精美而尺度很大” 的女泳装,埃尔莎再三追问,爱因斯坦承认,那是他一位前女友留下的纪念品,埃尔莎听罢登时火冒三丈,与爱因斯坦大吵大闹。

▲ 1921 年5 月31 日,爱因斯坦与第 二任妻子埃尔莎

类似的故事在爱因斯坦生活中比比皆是。苏联克格勃研究人员调查发现,爱因斯坦吸引身边的女人,就如磁铁吸附周边的金属物一般不可拒绝。女人们喜欢以各种方式接近他,爱因斯坦也喜欢吸引她们的注意。埃尔莎当然受不了这些,但她除了妒火中烧,哭闹吵架之外却一筹莫展,她有时甚至多少天也不跟爱因斯坦说一句话,而在公开场合她却又不得不强作欢颜。

爱因斯坦婚姻生活充满了背叛

苏联克格勃做的爱因斯坦婚恋史追踪调查和分析报告指出,爱因斯坦生活中爱火不断,但却充满了背叛。他的情感曲线一直如此:爱——背叛——再爱——再背叛。克格勃专家还发现,他与朋友之妻有染是家常便饭,这些构成了爱因斯坦的婚恋观与人性特质。

克格勃研究专家说,爱因斯坦不尊重女人,他与她们建立的均是不洁关系。爱因斯坦与朋友之妻不仅属于不伦之恋,也凸显他对友情的背叛。爱因斯坦身后不少作者为之树碑立传,却鲜有作者洞悉他对婚恋的玩世不恭。

德国传记作家泽利克也在他的书中写到,玻恩太太因为“爱因斯坦善于、不遗余力地享受生活”而对他兴趣盎然。克格勃也曾根据爱因斯坦的生活轨迹,总结出他的生活公式是A = X + Y + Z,其中A是他取得的成就,X是工作,Y是娱乐,Z是善保沉默。

爱因斯坦擅长吟诗奏乐,深受女人膜拜,她们将他比作一杯味道甘醇的诱人美酒,叫人难以拒绝。美国研究爱因斯坦婚恋问题的人卡尔捷尔和海菲尔德1993年出版的专著《爱因斯坦私生活记》引起了俄罗斯学者的关注,此书于1998年翻译成俄语。俄罗斯学者认为,《爱因斯坦私生活记》的权威性堪比克格勃对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其中详尽记录了爱因斯坦与金发碧眼的奥地利富家女林芭赫、大花店美女老板卡岑聂兰鲍根以及儒雅的遗孀美黛尔的情感过程。

克格勃对爱因斯坦的爱情也有追踪和研究。苏联克格勃学者撰文指出,美黛尔是当着爱因斯坦老婆埃尔莎的面,将他请上豪华大轿车带走的。此后,埃尔莎吃一堑长一智,一见美黛尔来访,便赶紧将家里的钱藏起来,以防爱因斯坦带美黛尔去消费。熟料,美黛尔根本用不着爱因斯坦破费,出入豪华酒店和歌舞剧院的钱都由美黛尔支付,爱因斯坦只管享受,直到天亮才归。那时埃尔莎沮丧至极,她觉得,婚后的处境比婚前与马里奇抢夺爱因斯坦时更加险恶。

美国于1998年公开出版了爱因斯坦第二任妻子埃尔莎大女儿伊丽萨致友人的信札,伊丽萨是埃尔莎与初婚男人的孩子,所谓友人,即她的男友,柏林大学生物学教授尼克来。这些信札的价值,就在于披露了爱因斯坦第二次婚姻的选择过程。1914-1919年期间,爱因斯坦准备与马里奇离婚,打算娶埃尔莎为妻。可是爱因斯坦与马里奇离婚并非一帆风顺,他便以金钱承诺为条件,伊丽萨的信札记载,爱因斯坦写信给马里奇说:“我一旦获得诺贝尔奖,奖金全给你。但你必须同意离婚,要不你一分也拿不到。”伊丽萨的信札证实,马里奇同意了爱因斯坦的条件。

▲ 1929年,爱因斯坦和埃尔莎和他们的女儿玛戈特在柏林的家里

扑朔迷离的克格勃之恋

1936年12月20日,爱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埃尔莎死于心脏病,就在她死前的一年,爱因斯坦的生活中又出现了一个女人,她就是潜入美国的苏联克格勃科涅库娃,之后他们之间发生的事不啻于一部精彩电影。

1923年,科涅库娃和被称为“俄国的罗丹”的丈夫科年科夫前往美国开办艺术展,展览结束后,他们并未返回俄罗斯,而是滞留美国,一待就是20多年,直到二战结束。

▲1930 年12 月11 日,爱因斯坦和妻子抵达纽约,粉丝团前来迎接

1935年,普林斯顿大学校委会鉴于爱因斯坦成就斐然,决定在校园为爱因斯坦修建一座塑像,他们选择苏联雕塑家科年科夫担纲创作。科年科夫将夫人科涅库娃介绍给爱因斯坦认识。苏联克格勃档案记载,科年科夫只去过一次普林斯顿大学,可是科涅库娃却多次前来此地拜会爱因斯坦,并在此与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擦出了爱的火花。

科涅库娃与爱因斯坦是一见钟情呢,还是科涅库娃勾引了爱因斯坦?抑或兼而有之?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那时爱因斯坦与第二任妻子埃尔莎的婚姻已经亮起红灯,埃尔莎于1936年因心脏病去世。爱因斯坦便公开与科涅库娃同居了。

科涅库娃不是一个普通的住在美国的苏联女性,也不仅仅是伟大的雕塑家科年科夫的妻子,她还是苏联内务部派驻美国的侦察员,化名卢卡斯,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美国正在研发的核武器情报,克格勃认为,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核物理研究的爱因斯坦是最有可能帮助她实现目的的人。

▲ 爱因斯坦和潜入美国的苏联克格勃科涅库娃的合影

克格勃分析了爱因斯坦对女性的态度,派遣科涅库娃对爱因斯坦实施色诱,科涅库娃倒是完成了任务,可她却将自己也搭了进去:她假戏真做,与爱因斯坦轰轰烈烈地爱了一场。

科涅库娃接近爱因斯坦后发现,他家周末聚会的座上宾都是正在研发美国“超级武器”——原子弹的核物理学家,科涅库娃觉得时机大好,于是,她想方设法进入了爱因斯坦的周密聚会,没多久,她就给苏联侦察机构送去了第一批珍贵情报。科涅库娃的上线是苏联驻美国副领事米哈伊洛夫,就是苏联格鲁乌驻美工作站站长梅尔吉舍夫。

克格勃中将苏多普拉托夫指出,爱因斯坦并未直接向苏联情报机构提供过什么有价值的情报,爱因斯坦的价值对苏联而言,宣传效应大于情报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爱因斯坦价值不高,相反,爱因斯坦为科涅库娃提供了认识美国核物理学家和接触高级科研机构的机会,为策应苏联侦察机构成功猎取美国原子弹的核心机密奠定了基础。

1945年7月16日凌晨,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尔空军基地成功试爆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苏联内务部已于两周前获悉这颗原子弹的所有数据,包括试爆时间与地点。1954年8月18日,苏联国防部宣布苏联核试验成功,苏联内务部当月下令科年科夫夫妇撤离美国。

克格勃档案显示,科涅库娃1954年8月接到克格勃的撤退令后,曾到爱因斯坦家中小住两周,档案称,这是为了告别的团聚。爱因斯坦向她馈赠了金表。这块表于1998年在索斯比拍卖行拍卖。爱因斯坦还为她拉琴和吟诗,两人强作欢颜,但却心里凄楚,他们很明白,此别即永别,今生不再见,不在话下。

爱因斯坦最后的情人科涅库娃,在1980年孤独地死在她“遥远而粗野的祖国”。她死前一直喃喃自语,不断重复着爱因斯坦在情书里的深情呼唤:“玛格丽特,我的挚爱!”

(本文摘编自孙越的财新博客)

作者介绍

孙越,1959年出生。北京人。旅俄作家,专栏作家,翻译家,清华大学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戈宝权文学翻译奖”一等奖获得者。俄罗斯国际作家协会联盟驻华代表。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